痛人堂——令人心痛的动物药品!

残忍的药——残忍的饮食文化

活熊取胆的残忍曝光之后,让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感到震惊。但其实,这只是巨大冰山的一角——中医还有更多“残忍”的药、“残忍”的滋补品。且在此国粹的引导下,中国人还“发明”了更多残忍的饮食文化。

活熊取胆之后,我们还发现了“活猪取胆”:活熊取胆技术在猪身上的复制,獐的“活体取奶”:幼小的獐要经历多次手术从腹中取出奶块,“鹿胎膏”:怀孕的母鹿遭剖腹取出胎儿,以及手术摘取“狗宝”等。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现代人类残忍无德的行为,与我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完全无关。

是的,我们也希望如此。善良的人总是怀着善良的希望,但却常常被残酷无情的现实所击倒。

还记得中国的十大残忍菜肴吗?其中大部分都是将活生生的动物烤死、烤熟、煮熟来供人食用。其中有一道菜就是将活的甲鱼放在调料汤中,用慢火煨。汤渐温热后,甲鱼就会因为热而喝汤,调料自然就进入了甲鱼的体内……

你可能会说,又扯远了吧,这和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中医有什么关系?

别急,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医古籍《串雅内编》中记载的一个药方。这是清代所谓著名医学家赵学敏所著的医书。据说赵学敏“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医术精湛”。他在《串雅内编》中有如下的记载:

“活鲮鲤一个,拣最大者。用生桐油一斤(小者桐油半斤),先用雄黄末一钱,没药末七分,黄枪末一两,共搅入生桐油使匀。将鲮鲤架起,下用炭火熏灼,使其口渴,即能张口,然后将药末和油灌入口内,不吃再烘,以油吃完为度,再加大火,将鲮鲤炙酥,研为细末。另加百草霜一两,共研细,入瓷瓶内,封紧不可泄气。每用五钱,以烧酒调服,上用棉被重盏卧一时许,候满身汗出,隔一日再如法服五钱。复后七、八日,身面如蛇壳脱皮。”

这鲮鲤,就是穿山甲。在这个药方中,可怜的动物将被活活烤死,惨死之前还要不得不喝下中医医师为之配制的药物。它喝下的这药物并不是为了救活自己,而是为了死后为人治病。这与上面那个活煮甲鱼的菜肴如出一辙。

也许你会说,那是几百年前的古人,他们还没有开化。如果你这么想,那么,你又错了。这个药方在2006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中也被收录了。难道说,那些列在编委中的那么多教授和中医大家们都没有开化吗?

可能你还会说,《中药大辞典》只是照实收录古人的方子,并无意推荐给现代人。或许对吧,这方子里可能还有某种博大精深的智慧。如果不收录,那就实在太可惜了。

然而,下面你将看到,我们那些年轻的孩子,在考入中医院校后,将会学到什么样的“智慧”。在2002年出版的一本大学中药教科书中,你会看到他们将学会如何烫死动物来获取药材。请注意,这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相当的普及性。

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什么面对活熊取胆如此残忍的事实,能够站出来为可怜的动物说句公道话的中医人士是那么少的可怜。因为他们上学时就是受的这种教育,还能指望他们什么呢?!



“活猪取胆”——活熊取胆的又一个版本

人们可能都难以想象,像活熊取胆这样残忍的技术还能被推广至其它动物。所谓活猪取胆是为了提取猪的胆红素,用于取代成本较高的牛黄。提取方法与活熊取胆差别不大,猪所受的痛苦无异于熊。

2005年11月据《成都商报》报道,四川双流县黄水镇虹桥社区3组,“有村民对数十头活猪开刀埋管,引流胆汁”。据称“养猪取胆可赚高额利润”。2006年7月《四川质量报》又报道了两起同类事件。在一篇名为《直击活猪取胆》的报道中,记者走访了四川省新津县花源镇串头村的一家农户:

记者看见,猪栏里摆着20多个刚好能容下1头猪的钢筋焊接的铁笼子,每个铁笼子里关着1头生猪。这些猪大的重量约250公斤,小的重量也在100公斤以上,每头猪的肚皮上插一根塑料管子,猪肚子里的胆汁从管子里流进一个又脏又黑的塑料壶。苍蝇蚊虫在引胆猪插管子的伤口处叮咬,因为常年累月关在笼子里无法行动,要么在这量身定做的笼子里站一会儿,要么躺在里面,饿了就吃饲料。记者随手提起一个接胆汁的塑料壶,连接塑料壶的这头约250公斤的猪吓得战战兢兢。记者问梁某,猪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梁某说,因为抽取了猪的胆汁,其疼痛之感相当于人在胆囊炎发作时的疼痛。植入的钢管本身也会引起发炎、疼痛。为了防止猪抓挠植入的塑料导管,所以将它们关在铁笼子里,限制它的一切行动,使其不能活动或者不能触到导管。

《四川质量报》在当月又报道了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铧头村村民活猪取胆非常普遍。

可以预见,人性若继续泯灭下去,活熊取胆的技术还会有更多不同的版本。



“活体取奶”——对幼小生命的摧残

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原产地在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一味中药叫“獐宝”,是幼獐吮吸母乳后在胃中凝聚的乳白色奶块,这种药据认为可治小儿消化不良,增强人体免疫力,号称“营养圣品”,价格堪比黄金,可达每克200元。

过去人们为了获得獐宝,要直接杀死幼獐。小獐出生后不久,刚喂饱奶就被杀死,破肚取奶。这种杀死幼獐的“取药”方法,也使这种野生动物的延续受到极大威胁。为此,人们发明了“活体取奶”技术。幼獐在只有20天大的时候,就要做第一次“手术”取出胃中奶块。在幼獐手术康复之后,通常在35天大的时候,就要接着做第二次手术。在某些养殖场,每只小獐可取3至4次,大约每隔十天取一次。

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知道,小小幼獐的胃里有“獐宝”,又怎么想起来要用这种药!



“鹿胎膏”——用扼杀胎儿的方法岂能孕育生命

鹿胎膏被认为对某些不孕不育症状,及其它妇科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是价格昂贵的女性滋补品,倍受追捧。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制做鹿胎膏却要杀死怀孕的梅花母鹿和其腹中的胎儿,或刚出生的仔鹿。

在过去,多为猎取野生怀孕后期的母鹿,剖腹取出胎儿。现今,在鹿养殖场,则是为怀孕5至6个月的母鹿剖腹取胎,或用药物致使母鹿流产,或杀死新生雌鹿(因雌鹿不长鹿茸或鹿角,则被视为无用,而遭弃杀)。

“狗宝”——药品vs收藏品

狗为六畜之一,狗宝又称狗结石(包括胃结石、胆结石、膀胱结石、肾结石),始载于《本草纲目》,由于狗自然产生结石不多,所以狗宝很稀缺,是名贵的药材。

但是,人们近来发明了人工培植狗宝的方法。通常是用手术将异物植入狗的胆囊或膀胱,或让狗吞入胃中。待狗自然死亡或将狗杀死剖腹取出狗宝,或用手术将狗宝摘取。其间,狗不仅要忍受手术的痛苦,而且还要长期承受身中的异物给身体带来的病痛,包括感染、发烧、胃病、体质瘦弱、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无力、没有精神等等。

以下摘录一段,人工培植狗宝的技术资料:

宝核的制作:可用滴管的橡皮头,在上面弄一些2毫米左右的小孔作为核心的网架,在网架的外面包以尼龙布料,也可用丝瓜络、海浮石等作为核心,外包以尼龙布。然后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备用。

胆囊手术:在狗的左侧倒数2~3肋骨间的皮肤切开8~10厘米小口,钝性分离肌肉,切开腹膜,找到胆囊,用注射器将胆汁抽出总量的1/3后,切开胆囊,再将宝核埋入胆囊内。根据胆囊的大小一个胆囊内可埋入2~3个宝核,宝核间可用尼龙线连接,两核间的距离约2厘米。连接的线头可缝合在胆囊的切口上。用包埋法缝合胆囊切口,将胆囊复位,再依次缝合腹膜、腹壁各层肌肉和皮肤。

膀胱手术:在耻骨前缘最后一对乳头正中切开约8~10厘米一切口,打开腹膜后,在耻骨前缘下方找到膀胱,用注射器抽出尿液,切开膀胱,将宝核缝合于膀胱内壁上,然后缝合膀胱,其余过程同胆囊手术。手术法培植狗宝,手术要求准确,消毒要严格,以免造成伤口感染。

喂食培育法:用人发或马尾等适量捏成一团,用食物包裹后给狗吃,每天喂2次,连喂3天,并观察所喂异物是否排出,如一周内无异物排出,且狗出现食欲减少、坐卧不安、口渴喜饮、行走无力等,则说明该狗已经开始形成结石了。

—— 王天益,《药用动物养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此时的狗已经不是人类的朋友了,完全是人们养殖的经济动物。

但有报道称,已经很少有中医在临床中使用狗宝。

在某中医诊所里,一名老中医认定徐大爷收藏的“狗宝”确有医药价值,但在中医的药方里早就不用了,网上疯传价值无比的“狗宝”也是有价无市。对于老中医的说法,徐大爷显然无法接受,他曾查过资料,说“狗宝”主治胸肋胀满、食道癌、胃癌等疾病,是多种良药的重要原料。对此,老中医解释道,“狗宝”虽然药用价值很大,可有很多更好的药材能取代它。还有“狗宝”的数量比较少,不能批量生产,价格还被炒得非常贵,所以很少有中医在临床中开这处方药。那“狗宝”到底值不值钱?老中医认为,如果“狗宝”价格很高,那也是所谓的收藏价值,不排除炒作嫌疑,与药用价值无关。

—— “狗宝”到底是不是宝,城市晚报,2011年4月

狗宝的这种高价炒作显然与治病救人没有什么关系,这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

与人工培植狗宝类似的还有,人工培植牛黄,是在黄牛(或牦牛)胆囊或胆管中活体培植。

参考资料:

王天益,《药用动物养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