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龟鳖——养殖保护的神话
在古老的中医典籍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各种可入药的龟鳖种类及其滋补的功效名目繁多,是导致野生龟鳖全面濒危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世界最主要的龟类贸易市场,对龟类的消费量巨大,被认为是对亚洲龟类的头号威胁。由于过度捕猎和贸易,我国本土的龟类已经全面濒危,资源极度匮乏。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龟类养殖业开始兴起,但产量还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只能大量进口或走私东南亚和北美国家的龟类,越来越多的国外种类出现在我国市场。然而,对我国本土野生龟类的捕猎和贸易并没有因为养殖和进口而结束,由于科学研究和保护力量薄弱,我国已经全面濒危的龟类继续面临着捕猎和贸易的严重威胁。
—— 龚世平等,海南淡水龟类贸易现状与管理建议,生物多样性, 2005, 13
以往的龟鳖贸易主要在国内市场进行。1990年以后,中国沿海居民经济收入增加后,一些人把食用野生动物作为满足夸富心态和好奇心理的一种方式,使得中国的龟鳖类动物受到前所未有的猎捕压力。近年来,龟鳖自然生境破坏,人类猎捕活动没有受到有效控制,野生龟鳖迅速减少。《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收入了36种龟鳖类,其中16种为濒危,8种为极危,6种数据缺乏,云南闭壳龟、鼋和斑鳖已经在野外灭绝,几乎包含了所有中国原产的龟鳖类物种。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龟鳖类进口数量开始增长。中国越南边境的野生动植物贸易种类中有60%是淡水龟鳖,有时一天的贸易量达到几十吨。上海市场发现了22种龟,其中9种产自国外。在上海,龟鳖主要是作为食品和宠物贸易。我国近年来大量进口龟鳖,使东南亚地区龟鳖类种群面临绝灭的危险。2001年在柬埔寨和2002年在中国昆明举行的CITES公约动物委员会龟鳖类工作会议上,与会专家对这个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CITES第11届缔约国大会为此专门通过了关于保护亚洲及其它地区淡水龟鳖类的决议。目前,中国的陆龟科和淡水龟科多个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严格控制国际贸易。
—— 蒋志刚,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现状,新浪科技,2003年05月
1996年时,90多种的亚洲原生龟鳖中,有近95%列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皮书中,其中有12种被列为“濒危”(Endangered)等级以上,但在短短4年间,濒危龟鳖物种数目急剧飙升,到2000年时,有46种的亚洲龟类被列为“濒危”等级,时至今日,仍有44种被列为“濒危”等级以上。(TRAFFIC)
目前共有139种陆龟及淡水龟登录于CITES附录中,其中附录I共有20个物种,附录II有89个,其余30个物种列于附录III。但仍有许多受威胁物种并未受到管制,且目前的管制措施尚不足以遏止走私或是非法贩卖的现象。(TRAFFIC)
龟鳖类贸易在亚洲十分兴盛,导致超过一半的陆龟及淡水龟物种有灭绝的危机。虽然宠物市场的需求及栖息地破坏是龟鳖日渐稀少的原因之一,但中医药及野味进补的需求才是他们消失的主因。
传统中医药用:时下常见的龟鹿二仙胶、龟苓膏皆含有龟甲成分,而龟鳖肉、卵则据称有保健功效;中药保健食品的龟板来源,一定会混杂着保护类物种,且所使用的龟板仅取用龟类的腹甲板,一般中小型龟类的腹甲重量,仅数十克至数百克之间,由台湾的贸易量显示,每年有百万甚至上千万只的龟因此而牺牲。
民间食补观念:在东南亚,陆龟及淡水龟主要是做为食用。虽然鳖比较常被利用,但事实上所有的物种都被利用。陆龟及淡水龟蛋与肉的需求一样多。 龟在中医药里被视为“热补”,因此在冬天食用,具有疗效及强身的作用。而分布在东南亚的九种鳖,更被视为全东南亚最美味的非海洋龟。(TRAFFIC)
人工养殖能拯救野生龟鳖吗?
由于龟鳖的人工养殖相对比较成功,所以,人们寄希望于人工养殖能拯救野生龟鳖,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野生动物不到濒危,甚至灭绝的程度,人们是不会考虑人工养殖的。而且,人工养殖技术从尝试到成熟,需要很长时间,在这段期间内,野生资源仍然被大量消耗。特别是人工养殖所需要的大量优良的野生种苗,更使得野生资源雪上加霜。所以,等到人工养殖发展成熟之后,野生资源已经很难恢复,有些种类甚至早已经灭绝。
其次,人们总是认为野生的比人工养殖的好,“更加滋补”,因而价格更高。而且人工养殖的品种类别少,野生的品种类别也多。其结果是,人工养殖虽然已形成稳定规模,但野生资源仍然在继续消耗。
虽然市场上有养殖的龟类供应,但是由于惧怕用添加激素和避孕药品饲喂的龟可能影响健康,消费者对野龟仍十分青睐。在市场上,野生龟的价格比养殖的高出许多,例如,目前野生中华鳖的价格为每千克200元左右,而养殖的价格每千克仅40元左右。由于市场对野生龟类有强烈的消费需求,因而为非法贸易的存在提供了条件。只要对野生龟类的消费需求存在,就无法禁绝非法野生龟贸易,而养殖龟类的供应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野生种群的压力。
—— 龚世平等,海南淡水龟类贸易现状与管理建议,生物多样性, 2005, 13
以中华鳖养殖为例,自70年代后期起步,至90年代中期快速发展,到2003年,年产已达10万吨。
但这个数量满足不了人们贪婪的胃口。
2009年8月,台湾高雄关税局有查获逾千只本土乌龟拟走私销往大陆(中国时报)。
2003年开始,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三地学者与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著名龟类学家联合努力,走遍国内28个省市区,并从国外30个国家收集龟类图片进行类比,编制完成《中国贸易龟类检索图鉴》一书,宣布首次查明中国境内有贸易龟类126种,其中中国本土龟类31种,外来龟类95种,占7成以上。
……
近年来我国大量自世界各地进口龟类。统计显示,每年仅通过国家濒危物种管理办公室核准进出口的龟类就超过1000吨,在国内贸易的数量达7亿多只。龟类成为被贸易范围最广、种类最多和数量最大的野生动物类群。
但也有龟类通过非法途径进入我国。龚世平告诉记者说,全球龟类以水陆两种方式从东南亚入境,陆地上以越南、缅甸为主,海上以菲律宾、印尼为主。除了走私方式之外,由于普通执法人员缺乏识别专业技巧,限制贸易龟类通过“张冠李戴”的方式从正规途径方式进来的也不在少数。广州清平市场、芳村花鸟鱼虫市场等是国内宠物龟类销售的集散地,也是进口龟类国内集散的第一站。
华南野生动物物种鉴定中心表示,仅广东贸易种类就多达100多种,年贸易量达数百万只,其中许多属于珍稀物种或者国外物种,非法贸易案件每年达数百起。
目前非法贸易已让全球现存的约460种龟鳖类,近50%面临生存危机。而外来龟“迁居”我国并非“喜事一桩”,其中不少是有害生物,它们入侵自然环境,挤占本土龟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珍稀龟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及其野生资源的灭绝。
—— “调查称中国贸易龟类有126种 外来龟占7成以上”,广州日报,2012年03月
一直从事龟鳖类动物保护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饶定齐副研究员告诉《北京科技报》:“作为一名专门从事龟鳖类动物保护的专业人员来说,最少有10年没有在野外发现野生龟鳖的踪影了。”
——“中国龟 全军濒危”,北京青年报, 2010年8月
事实表明,中国人工养殖龟鳖的成熟发展,不过是本地资源告罄的标志,并没有遏制对国内外野生资源的消耗。
参考资料:
亚洲龟类保护联盟(ATCN, Asian Turtle Conservation Network)
|